当前位置:首页 > Betway 体育 > 正文

大学校园该不该开放?重庆、江西教育部门均肯定其积极意义

 作者:钟煜豪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24/7/28 9:58:28 字体大小:

重庆市一名人大代表早前呼吁,市教委应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尽快解除高校校园封闭管理开放共享校园设施。对此,重庆市教委已予答复。

根据重庆市政府网站近日公开的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重庆市教委表示,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条例》,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7〕1号),重庆市按照“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校内优先、安全为重”的总体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并严格执行《实施意见》要求的开放办法:

即开放的基本条件要求,学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还应有向社会开放的容量和时间段。学校体育场馆区域与学校教学区域相对独立或隔离,体育场馆开放不影响学校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

开放时间上要求,学校的体育场馆开放应该在教学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之外进行。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优先向学生开放,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可实行定时定段与预约开放相结合。开放具体时段、时长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明确规定。

开放对象上要求,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主要面向本校学生、学区内学生、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根据体育场馆面积、适用范围和开放服务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开放对象范围和容量。

开放形式上要求,实施开放人群准入制度,建立开放对象信息登记和发放准入证件制度,可以要求开放对象持证入校健身,做好身份识别。严格收费标准,根据《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开放人群收取必要的费用。

同时,重庆市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明确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纳入区县统筹管理。

重庆市教委表示,高度重视代表提出的建议,召开委主任办公会专题研究,认真梳理高校相关情况,及时组织人员开展调研,摸清该市高校开放现状,经了解,目前,我市高校有28所高校需网上预约、现场核实入校,有30所高校需实名登记入校,西南大学则仅需刷二代身份证即可入校。大学校园更好向社会公众开放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大学更好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下一步,市教委将积极指导高校进一步研究代表提及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等有关工作,适时开放共享校园设施服务社会,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满意度、获得感。

今年4月,江西省教育厅也曾对政协委员《关于大学校园进一步向社会开放的建议》做出答复。

江西省教育厅表示,近年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积极响应国家、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工作部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省内高校逐步开放校园。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通知》,要求南昌大学等省内11所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校,有条件逐步向社会公众开放图书馆资源,其他高校则按照应开放尽开放、能开放尽开放的原则逐步开放。同时,鼓励各高校通过举办校园开放日等活动,邀请社会公众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文化传承等情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将学校的资源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这些努力下,江西省高校校园开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校园开放活动的参与人数逐年上升,社会各界对高校的认知和了解不断加深。同时,校企合作项目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较大提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尽管在推进校园开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江西省教育厅称,一方面,校园安全问题是制约校园开放的重要因素。随着校园开放程度的提高,校外人员的进入给校园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保障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校园的充分开放,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校园资源的有限性也限制了校园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高校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校园开放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校园开放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等工作的协调发展,是我们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江西省教育厅最后表示,将继续加强研究,立足现实工作困境,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高校开放模式探索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我们将加强与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督促高校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同时,回应社会关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新校门管理方式,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开放模式。同时,积极推动有关部门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高校在开放过程中的权益和责任,为高校提供法律保障;加强与属地公安等部门联动,妥善处理高校在开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纠纷和矛盾,确保高校权益不受侵犯。此外,我们还将加强监管与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校园开放的规范和安全。“我们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推动,大学校园向社会开放的氛围将更加浓厚,机制将更加健全,成效将更加显著。大学校园将进一步实现与社会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

“最近几年,实名预约俨然成了不少大学进校参观的‘标配’。”日前,《广州日报》评论文章梳理道,在此基础上,还有一些学校在进出操作上玩出新花样:有的学校需要提前7天在网上预约;有的学校需要有在校生的“邀请码”才能放行;有的学校需要办理校友卡才能进出;还有的学校干脆“紧闭大门”,将校外人员一律拒之门外。事实上,以前的大学并没有这么多“规矩”。笔者还记得当年上学时,今天吃A校的食堂、明天去B校蹭课、后天在C校听讲座都是“常规操作”。

该文指出,为何过去司空见惯的事情,却成为现在很多学生眼中的“天方夜谭”?细究其因,部分学校仍存在“懒政”思维。在某些特殊时期,学校收紧进出校园的管理在情理之中。但在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已经恢复自由进出状态的背景下,仍然关门谢客,显然有些不合时宜。与此同时,就算一些学校出于管理安全用预约制“限客”,但参观流程上的“加码”,不仅增加了“能不能约上全看运气”的无奈,也在无形中拉大了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距离。

文章还称,必须认识到,开放是大学最为基本的姿态与精神。倡导并实践校园的全面开放,不仅有助于满足公众对教育资源共享的期盼,更是大学自身不断追求卓越、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鲜明写照。对此,高校还应展开积极探索,主动迈出开放的一步。一方面,以管理智慧在校园秩序与日益增长的观览需求中找到平衡。比如,根据校历设置开放日,避免游客参观影响日常教学;划出开放区、设置游览路线。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开放的规划管理中。比如,组织安排学生志愿者,为参观者提供讲解服务;再如,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开放管理措施,为开放校园提质。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