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betway88.net >《科学时评》>正文

把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摆到更突出位置

 2025/1/13 14:00:52 《科学时评》 作者:解放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教育数字化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加强中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

数字素养既包括运用数字产品和将数字技术运用于教、学、管、评的能力,也包括评估数字技术应用于教育活动的成败得失的能力,还包括将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与传统优秀教育经验融会贯通的能力。

在近期对苏浙沪十个地区、百所学校、近万名教师校长进行的大规模调查中,教师们反映,在面临数字技术资源使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时,缺乏信心和动力;对数字化、智能化新兴技术的知识与使用技能也缺少足够的了解和能力储备。教师们还反映,当前数字化集中在“台前”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上,但对于课堂教学“幕后”的数据分析与应用以及人机协同育人的关注不足、参与度不高,与传统优秀教学经验融会贯通不足,甚至削足适履,传统优秀教学经验有被淡化的倾向。

为此,建议把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将教师数字化学习与研修纳入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整合高校、教研等优质资源,加强数字化应用骨干教师专业发展指导团队建设,打造区校联动、共建共享的研究合作共同体。同时大力提高教师人机协同能力,开展有的放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工程。

相对于硬件环境、软件系统的开发,目前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短板,数量少、质量低、教师综合运用条件差。访谈中,校长、教师均呼吁数字资源保障要到位。而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人员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教育数字化的转型提供必要的资源与方向引领。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基础上,鼓励一线教师、技术专家、学科专家形成团队开发数字资源,完善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普及基础资源,扩充免费资源,提高优质数字资源供给能力。

调查显示,当前教育数字化的投入机制粗放:一次性建设投入多,持续性运营维护投入少,60%—70%的中小学校在获得了一次性建设投入后,后续缺乏购置或优化软件程序等持续性的运营维护经费支撑,导致数字化设备日常使用率较低。

建议细化投入分类,实施“建设+运营”相结合的持续投入机制,加大持续性的运营维护投入,不断提升教育数字化设备的日常使用率。设立专项培训经费,用于学校管理者与学科教师数字素养、技能的培养提升,推进学校数字化设备与一线教师数字素养、技能的同频共振。

数据丢失也是当前中小学数字化转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超过50%的校长在一所学校任期内经历了至少一次数据丢失问题,有20%—30%的校长经历了至少三次数据丢失问题。数据丢失的原因有很多,如数据意识不强、校长变更、公司替换、公司有意控制等。较为典型的表现是学生数据储存于公司数据库中,公司更换而致学生数据被遗弃,新公司重复收集学生数据。

反复的数据采集,对师生而言费神费力。对数据库建设来说,这是低水平重复。建议明确学生数据所有权归属学校,学校与公司合作签约,务必确保一份数据留存学校或政府教育平台,尽量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收集数据。同时加强学校或者区域教育云数据平台建设。

(袁振国,作者系上海市政府参事)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